青科大首届“十大孝心家庭”——李明家庭(外院)

作者: 时间:2013-05-02 点击数:

纪老师和李老师都是我们外语学院的老师,他们常说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是不会爱任何其他人的。这是一条非常简单易懂的做人原则。尤其是我们做老师的。因为我们做老师的是与学生天天在打交道,我们除了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学好知识外,还要处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他们不光在学业上而且在做人上都可以从老师身上学到许多。多年来,他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坚持这样看似简单的做人原则,尊老爱幼,搞好家庭团结。工作上认真负责,爱护学生。他们的行为也对他们所教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他们婚后近二十年的生活中,他们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努力尽自己做儿女的孝心尽量缓解家庭的压力。日常生活中他们坚持经常回家看望双方老人,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干点家务。特别是寒暑假他们都陪老人度过。
曾经有五年的时间纪老师在国外工作,期间李老师坚持每个月都带着幼小的孩子回即墨看望纪老师的双亲,甚至夏天她都和老人住在一间房间,但只要老人高兴,李老师从没间断过,她的做法不近得到纪老师父母的赞扬也得到周围邻居的好评。
人生步入四十后 ,他们连续遇到了几次大的挑战,老人身体先后开始出现问题,生病入院的频率加大。
2003年10月,纪老师的父亲突然被查出淋巴癌晚期被送进市立医院。医院的大夫,朋友的建议模糊但实际---放弃治疗让老人好吃好喝快快乐乐的走吧!癌症是不治之症,何况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因为结果将来只有一个,那就是人财两空,但眼睁睁看着父亲的求生欲望那么强烈,他们觉着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他们换位想过如果患病的是他们自己,他们的父母会放弃吗?当然不会了,那么他们也不应该放弃对父亲的治疗,哪怕只有一线的希望。他们告诉医生要尽全力治疗!整个治疗期间,因为其他兄弟姐妹都不在身边或经济上比较困难,他们没有和任何兄弟姐妹商量钱的问题,而老人的社保是根本无法来支付昂贵的癌症治疗费的,做为家中的长子,没有二话纪老师和李老师承担了一切,在他们的带动下兄弟姐妹们也都尽力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纪老师的弟弟坚持为父亲陪床,大姐也抽时间帮助送饭。纪老师和李老师奔波于学校医院之间,甚至备课,批改作业都搬到了病房。在一家人齐心合力的努力下老人又坚持了一年半的时间,到父亲最后离世,花费对于做教师的他们来说,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更不幸的是,就在纪老师的父亲还躺在医院治疗时,他的岳母又因为脑蛛网膜破裂而被送进院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后又做了脑开颅手术,两位老人同时躺在一个医院的住院处,经济上的压力到了极点,最高峰时,连续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的医疗费用平均不低于3000元!但是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为了让老人安心治病,他们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七六新村的房子。可谁知,一年后,2006年,李老师的父亲又因为心血管疾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他们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学校与医院间的奔波。
他们的孝心其实也影响了他们的孩子,当这一切发生时,孩子正处在升学的关键时刻。孩子相当理解他们的困境,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对他们的支持,放学后孩子经常需要自己做饭和一个人待在家里。因为是女孩子胆子小,所以孩子经常晚上把所有的灯都亮开给自己壮胆,另外除了搞好学习之余,还经常抽时间到医院看望老人,用自己的零用钱为老人买小礼物。并最终顺利考入青岛市最好的中学。
结果是令人欣慰的,纪老师的岳父岳母经过大手术之后至今健康幸福开心地生活着,对纪老师父亲的去世他们也没有丝毫的内疚感!而他们的孩子正在青岛二中求学。
现在,每到周末,无论多忙,他们全家都会回家看望双方老人。
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相信每一个人,无论所受教育程度高低,都会将之作为人生道德的最低底线。做文明人,建设和谐社会,应当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开始,这是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老不待!孝敬父母,从今天开始!

Copyright©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妇女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